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面对外来地产大鳄的"跑马圈地"本土房企"曲线拿地"求发展

小叮  2017-12-21 09:02

[摘要] 本土房企拿地成为大新闻,突显了本土房企拿地的不易。那么,面对众多外来地产大鳄的强势出击,本土房企是如何突围的呢?

多年前,本土房企是江门房地产开发的主力军,如今沦为配角,大多只能“曲线拿地”。

上周三(12月13日),滨江新城50亩土地摘牌的信息刷爆了朋友圈,原因有二:一是成交价较高;二是拿到这块地的是本土房企骏景湾地产(以下简称:骏景湾)。

本土房企拿地成为大新闻,突显了本土房企拿地的不易。那么,面对众多外来地产大鳄的强势出击,本土房企是如何突围的呢?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A 现象:本土房企近年来难以拍到靓地

骏景湾拿地不算新闻,骏景湾拿到滨江新城的地块才算新闻——过去两年,骏景湾作为土拍市场上的常客,先后竞得过台山、开平等地的地块,但那些地块的竞争相对较弱。而这一次,“战场”设在有着“江门楼市风向标”之称的滨江新城,对手是包括碧桂园、龙光在内的7家地产大鳄,能够胜出,实属不易。

对于骏景湾的这一举动,业内人士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有些冒险,有人认为拿的对。“有地就有明天,更何况那是一块靓地,附近还有之前碧桂园拍出的高价地。”一业内人士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骏景湾执行董事冯永文表示,之所以下决心拍地,原因之一是为了提振本土房企的信心。“近年来,除了我们和博富地产之外,很少有本土企业在土拍中拿到地块,我们需要提振信心!”

如他所说,记者留意到,近年来,外来地产大鳄来势汹汹,积极“抢地”,典型者莫过于碧桂园,其高价拿下了我市不少地块,反观本土房企,在近两年靓地的拍卖中难有斩获。

“看着靓地挂出来了,我们只能干瞪眼。”一本土房企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外来地产大鳄反客为主的现象并非江门独有,而是全省乃至的共有现象,可以预见,随着外来地产大鳄的跑马圈地,有的本土房企或将无奈地淡出地产舞台。

B 探因:在资金等方面难与大集团抗衡

在土地供应量趋紧的背景下,本土房企为何难以在土地招拍挂市场上拿到地呢?

据悉,房企拿地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有没能力拿;其次是该不该拿;最后是能否拿得到。要打通这三关,有钱是前提,然而,本土房企跟外来地产大鳄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单是资金问题就让不少本土房企放弃了竞争。而骏景湾之所以能够拿到位于滨江新城的靓地,除了具有“屡败屡战”的精神外,还和其所拍的地块面积较小有关。

“骏景湾拿到的那幅地块约为50亩,而上次碧桂园拍得的位于滨江新城的地块约有80亩,相对来说,资金门槛较低。”江门地产智库成员、楼市分析师冯景全认为,由此可见,与外来房企相比(特别是上市房企),本土房企在资金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房地产开发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快速回笼资金有利于减少资金的时间成本。

冯永文对此并不讳言,他表示本土房企此前具有开发成本相对较低、船小好调头等优势,但现在这些优势正在逐渐变弱。相对而言,外来地产大鳄具有资金充裕、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开发速度快等优势,更关键的是它们拥有人才优势。

C 转变:通过“曲线拿地”谋发展

对于地方楼市而言,一花独放不是春,有了“土洋”共舞,楼市大戏才会更加精彩。对于本土房企而言,土地是其开发的根本,为了求存或发展,有的将原有的土地开发节奏放缓,有的正在“曲线拿地”,方式各异。

“曲线拿地”的方式之一是以联合体的形式拿地,“捆绑”开发,新会有一个项目就是这样。

“联合拿地固然可以集合多个企业的资金优势,把风险分摊下去,但几个联合体之间的股权关系比较复杂,开发过程中可能会有风波。”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举例说,省内就曾有开发商因为股权问题而打官司,法院查封了房产,导致业主们买的房子一直办不了房产证

另一种模式则是本土房企与外来地产大鳄“联姻”,这一现象大概始于2015年下半年,代表房企有博富和富力的强强联手。

“本地媳妇”之所以和“外地郎”牵手,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江门土地拍卖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开发商陷入了“地荒”状态,合作开发成为了一种变相拿地的手段;另一方面,强强联合带来的是品牌力的放大,消费者很买账,开发商尝到了甜头之后,合作开发的情况越来越多。

另外,这也是调控之下抱团取暖、分担风险、优势互补的一种策略,更是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减少竞争、降低成本的一种选择。此外,双方还可以拓宽融资渠道。

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地产大鳄进军江门,在拿地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长年深耕本土的本土房企和掌握先进生产力的外来地产大鳄“联姻”的现象将会越发普遍。

“不同房企在开发理念、市场认知度、产品形态等方面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成本控制、资金监管、利润追求等方面的分歧,所以要强化沟通。”美智地产总经理汤建军指出,就像很多人先结婚后恋爱一样,良性沟通无疑能促进双方磨合,也能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尤其是对于本土房企而言。

“本土房企可以通过合作在学习中成长,事实上,本土房企需要补上的课还比较多,就运营而言,本土房企需要学习如何更加标准、科学、规范、高效地运营。”一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还有一些本土房企宁当鸡头不当凤尾,通过降级开发的方法,到下面的县级市甚至镇街拿地搞项目开发。

“到县级市拿地资金门槛低,楼面成本也相对较低,风险较小,但县级市的市场需求有限,购买力不如市区,项目去化周期较长。”冯景全指出。

汤建军则表示,到城市边沿但有较大发展机遇的地区去拿地,对开发商的前期调研和预判眼光是很大的考验。

D 优势:在“三旧”改造方面大有可为

相对而言,更多的本土房企将目光转向“三旧”改造,在此方面,本土房企的优势较为突出。

“进行‘三旧’改造和村企合作,拿地之前的工作量非常大,甚至需要从每一户、每一个家庭成员谈起,把工作做通,大家合作,才能签订最终的协议,这么繁琐的事情,一般外来地产大鳄不愿触及,这恰好成了我们在夹缝中求存的机会。”一不愿具名的本土房企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我市不少“三旧”改造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口碑,如早期推出的滨港御城,以及现在正在推的胜坚紫悦、恒大御景半岛、海逸峰璟等项目。

记者留意到,今年9月1日,市长刘毅在主持召开市政府十五届14次常务会议时指出,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舆论引导,形成合力,制定完善的财政、税收、金融等配套政策,确保“三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

“本土房企利用多年积累的口碑和经验积极参与‘三旧’改造,有助于降低拿地成本,且‘三旧’改造项目一般地处成熟地段,项目建成后销售问题不大。”冯景全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是“三旧”改造的不确定性较大,从拆迁到建成开发周期较长,这对房企的资金和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可控因素较多。

E 观点:立足当下 练好“内功”

无论暂时能不能拿到地,无论在哪开发项目都要把现有的产品做好,这是受访的本土房企较为一致的认识。

“在市场热的时候,谁来拿地压力都很大,而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拿地则相对容易许多,所以,房企掌舵人需要具备超常的眼光,在市场调整的时候买地。”一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购房者最终还是看产品的,把产品做好,把性价比做上去,大家自然会买你的房,所以本土房企应当立足当下,把现有的项目做好,事实上也是在把握未来。”

放眼未来,冯永文表示,他们会继续与地产大鳄合作开发,或通过降级开发,积极拓展县域市场,或择机“走出去”,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苦练“内功”,强化内部管理,保障产品品质。

★相关新闻

拿地既是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也是为了提振本土房企的信心

——本报专访本土知名房企骏景湾地产执行董事冯永文

12月13日,本土知名房企骏景湾地产以黑马之姿竞得滨江新城地块,引发热议,本报记者于12月18日对其执行董事冯永文进行了专访。

他表示,骏景湾地产高度重视土地储备问题,敢于亮剑,参与了绝大多数的土拍,“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最终抱得“靓地”归。他们之所以在有着“江门楼市风向标”之称的滨江新城拿块并独立开发,主要有四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扩大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二是看好该地块的开发前景;三是看好滨江新城的发展;四是为了提振本土房企的信心。

“近年来,除了我们和博富地产之外,很少有本土房企在土拍市场上拿到地,我们需要提振信心!”冯永文告诉记者,出于公司战略发展和成本管控等方面的考虑,新地块会尽快开工。

“我们会在园林景观、人性化设施等方面下大功夫,尽力在更好看和更好用之间找到平衡,争取将它打造成精品项目。”但冯永文同时表示,项目的定位虽然较高,但目标客群却并非只是高端人群,所以户型设计会尽量满足大众的需求。

冯永文认为,由于滨江新城明年的货量有限,所以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并非是区域内的楼盘竞争,而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竞争,比如,滨江新城板块与江海板块、北新板块之间的竞争,哪个板块能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板块之间的价差。

“新项目计划于明年面市,但最终何时销售还得看市场。除去配建部分,我们的总货量才6万多平方米,不算很大,所以我们希望在销售节点上把握得更好。”冯永文坦言,“销售时间可能会提前,也有可能会延后,主要是不能脱离市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